邵陽市
邵陽 湖南省邵陽市 邵了市 邵陽市 邵陽建制沿革 邵陽行政區劃 邵陽地理環境 邵陽自然資源 邵陽人口民族 邵陽政治體制 邵陽經濟概況 邵陽社會事業 邵陽交通運輸 邵陽民俗文化 邵陽風景名勝 邵陽著名人物
邵陽,是 湖南省下轄地級市,史稱“ 寶慶”。位于湘中偏西南, 資江上游;越嶺逶迤東、南,雪峰山聳峙西、北,資江自西南向東北流貫全境,中間為丘陵盆地。東與 衡陽市為鄰,南與永州市和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林市接壤,西與 懷化市交界,北與 婁底市毗連;介于北緯25°58’~27°40',東經109°49'~112°57'之間,總面積20824平方千米。邵陽市轄3個市轄區、7個縣(其中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2017年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2018年戶籍總人口828.28萬人,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82.65億元,比2017年增7.6%。邵陽歷史悠久,名傳瀟湘。境內早在商代即有臣民入居,西漢初置縣,歷經昭陵、邵陵、邵陽、敏州、邵州、寶慶,最后定名為邵陽,至今已有2500多年。清代,寶慶府城資江繞郭,邵水穿城,環城墻炮臺林立,加之山環水復,攻之不易,留下“鐵打的寶慶”美名。<...
詳情湖南省邵陽市有7個縣
湖南省邵陽市有2個市
湖南省邵陽市有1個自治縣
邵陽,是 湖南省下轄地級市,史稱“ 寶慶”。位于湘中偏西南, 資江上游;越嶺逶迤東、南,雪峰山聳峙西、北,資江自西南向東北流貫全境,中間為丘陵盆地。東與 衡陽市為鄰,南與永州市和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林市接壤,西與 懷化市交界,北與 婁底市毗連;介于北緯25°58’~27°40',東經109°49'~112°57'之間,總面積20824平方千米。邵陽市轄3個市轄區、7個縣(其中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2017年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2018年戶籍總人口828.28萬人,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82.65億元,比2017年增7.6%。
邵陽歷史悠久,名傳瀟湘。境內早在商代即有臣民入居,西漢初置縣,歷經昭陵、邵陵、邵陽、敏州、邵州、寶慶,最后定名為邵陽,至今已有2500多年。清代,寶慶府城資江繞郭,邵水穿城,環城墻炮臺林立,加之山環水復,攻之不易,留下“鐵打的寶慶”美名。
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即有先民棲息屯居。
秦代,今境內分屬 長沙郡及 黔中郡。
西漢初,始置昭陵縣。
吳寶鼎元年(266年),分 零陵郡北部都尉轄地置 昭陵郡,治今城區,為境內建郡之始。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更昭陵為 邵陵,移郡治于資江北岸。
唐代設邵州,與邵陽縣在今城區同城而治。
宋崇寧五年(1106年),分邵州西部置武岡軍。
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理宗 趙昀登極,用年號命名曾領防御使的封地,升 邵州為 寶慶府,寶慶之名始于此。元代設寶慶、武岡2路。
明初設寶慶、武岡二府,后降武岡為州。
民國二年(1913年),廢寶慶府,設寶慶縣,境內各縣隸 湘江道。
民國十一年(1922年)直隸于省。
民國十七年(1928年),寶慶縣復名邵陽縣。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在邵陽縣城設置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行政督察區)。轄 邵陽縣、 新化縣、 武岡縣、 新寧縣、 城步縣、 湘鄉縣、 安化縣 。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湖南省府以原9個行政督察區轄境過廣和督察不便,將之調整為10個。同年4月,劃益陽、 安化、 湘鄉、寧鄉、漢壽、沅江等6縣,組成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益陽縣城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0月設置湖南省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同時建立邵陽市,隸邵陽縣。11月,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更名為行政專員公署。
1950年07月,邵陽市升格為 縣級市。
1952年11月, 益陽專區建置撤銷, 湘鄉、 雙峰、 漣源3縣 劃歸邵陽專區 (1951年8月,按湖南省政府通知,劃出湘鄉縣的三、六、七區正式建立雙峰縣,縣城設 永豐鎮五里牌。)。
1955年04月,邵陽區行政專員公署更名為邵陽專員公署。
1956年城步縣改設城步苗族自治縣(駐儒林鎮), 邵陽專區轄11縣、1自治縣。
1958年,邵陽市劃歸邵陽專署領導,原屬黔陽專區的綏寧縣(駐長鋪鎮)劃入邵陽專區,轄1市、12縣、1自治縣。
1961年,由新化縣 析置冷江市,由漣源縣析置 婁底市,均由邵陽專署領導。
1962年撤銷冷江、婁底2市,將冷江市并入新化縣;婁底市并入漣源縣。
1965年將 湘鄉縣劃歸 湘潭專區。
1969年由冷水江鎮改設冷水江市,屬邵陽專署領導。
1970年 邵陽專區改稱 邵陽地區,地區駐邵陽市,轄邵陽、冷水江2市及邵陽(駐塘渡口鎮)、新邵(駐釀溪鎮)、漣源(駐藍田鎮)、雙峰(駐永豐鎮)、邵東(駐兩市鎮)、新寧(駐金石鎮)、武岡、綏寧(駐長鋪鎮)、洞口、隆回(駐桃洪鎮)、新化等11縣和城步苗族自治縣(駐儒林鎮)。
1977年,邵陽市改由省直轄,1977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將邵陽地區 析置漣源、邵陽兩個地區 。將冷水江市和新化、新邵、邵東、雙峰、漣源5縣劃給 漣源地區(1982年12月,漣源地區更名為 婁底地區),邵陽地區轄6縣、1自治縣。
1980年2月20日,國務院批準邵陽地區代管的邵陽市改由省直轄。
1983年2月8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邵陽地區,所屬的邵陽、隆回、洞口、武岡、新寧、綏寧6縣和麻步苗族自治縣劃歸邵陽市;
1983年7月13日,國務院批準設立邵陽地區,轄邵陽市的邵陽、隆回、洞口、武岡、新寧、綏寧6縣和麻步苗族自治縣,駐邵陽市。
1983年7月,湖南省調整行政區劃,將 婁底地區的邵東、新邵2縣劃給邵陽市管轄 。
1986年1月27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6]18號):撤銷邵陽地區,將邵陽、隆回、洞口、武岡、綏寧、新寧6縣和麻步苗族自治縣7縣劃歸邵陽市管轄。
1987年2月12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87]27號):撤銷邵陽市橋頭區。
1994年2月18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武岡縣,設立武岡市。
1997年8月29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7]83號):一、同意將新邵縣的陳家橋鄉劃入邵陽市市區。二、同意撤銷邵陽市東區、西區、郊區,調整設立邵陽市雙清區、大祥區、北塔區?!‰p清區:轄原東區的龍須塘、汽車站、小江湖、火車站、橋頭、東風路6個街道和原郊區的火車站、高崇山、城東、石橋、云水、雞籠6個鄉。區人民政府駐建設路。大祥區:轄原西區的城北路、紅旗路、中心路、城西、城南、百園春6個街道和原郊區的城南、雨溪、面鋪、檀江、蔡鍔、板橋6個鄉。區人民政府駐西湖路?!”彼^:轄原東區的江北街道,原郊區的茶元頭、江北、田江和從新邵縣劃入的陳家橋鄉。區人民政府駐江北大道資州。 至此,邵陽市轄8縣3區,代管1市,即邵東縣、新邵縣、隆回縣、洞口縣、綏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新寧縣、邵陽縣、武岡市、大祥區、雙清區、北塔區。
2019年7月12日,經國務院批準,民政部批復同意撤銷邵東縣,設立縣級邵東市,以原邵東縣行政區域為邵東市的行政區域,邵東市人民政府駐大禾塘街道興和大道288號。邵東市由湖南省直轄,邵陽市代管 。
截至2019年7月,邵陽市轄3個區、6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全市共有34個街道、110個鎮、42個鄉、15個民族鄉;市政府駐大祥區城北路東面6號。
下轄行政區 | 面積 | 郵編 | 政府駐地 | 行政代碼 |
雙清區 | 135平方千米 | 422001 | 汽車站街道 | 430502 |
大祥區 | 215平方千米 | 422000 | 城南街道 | 430503 |
北塔區 | 84平方千米 | 422007 | 狀元洲街道 | 430511 |
邵東市 | 1778平方千米 | 422800 | 大禾塘街道 | 430521 |
新邵縣 | 1762平方千米 | 422900 | 釀溪鎮 | 430522 |
邵陽縣 | 2001平方千米 | 422100 | 塘渡口鎮 | 430523 |
隆回縣 | 2868平方千米 | 422200 | 桃洪鎮 | 430524 |
洞口縣 | 2179平方千米 | 422300 | 文昌街道 | 430525 |
綏寧縣 | 2917平方千米 | 422600 | 長鋪鎮 | 430527 |
新寧縣 | 2756平方千米 | 422700 | 金石鎮 | 430528 |
城步苗族自治縣 | 2588平方千米 | 422500 | 儒林鎮 | 430529 |
武岡市 | 1539平方千米 | 422400 | 迎春亭街道 | 430581 |
合計 | 20824平方千米 | 422000 | 大祥區 | 430500 |
邵陽市位于湘中偏西南,資江上游;東與衡陽市為鄰,南與永州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接壤,西與懷化市交界,北與婁底市毗連;介于北緯25°58’至27°40',東經109°49'至112°57'之間,總面積20824平方千米。
邵陽市屬江南丘陵大地形區。地形地勢的基本特點是:地形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平地、平原各類地貌兼有,以丘陵、山地為主,山地和丘陵約占全市面積的三分之二,大體是“七分山地兩分田,一分水、路和莊園”,東南、西南、西北三面環山,南嶺山脈最西端之越城嶺綿亙南境,雪峰山脈聳峙西、北,中、東部為衡邵丘陵盆地,順勢向中、東部傾斜,呈向東北敞口的筲箕形。邵陽市為江南丘陵向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西部雪峰山脈、系云貴高原的東緣,東、中部為衡邵丘陵盆地的西域。市境北、西、南面高山環繞,中、東部丘陵起伏,平原鑲嵌其中,呈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的盆地地貌。根據地形的差異,大致可分成四大地形區。
邵陽市地處亞熱帶,屬典型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熱充足,雨水充沛,雨熱同季,全市年平均氣溫16.1-17.1℃,市境內全年日照時數為1350-1670小時。
邵陽市西有雪峰山脈、南有大南山和越城嶺、四明山、大云山,北有金龍山-天龍山-豬婆大山,主體在湘中盆地。東部的邵東縣北有跨越邵東縣-雙峰縣的豬婆大山,天龍山-豬婆山之間的斫曹鄉是群山環境,南有野雞坪鎮南部皇帝嶺林場為代表的較大的山。邵陽縣南部是越城嶺,東南部是越城嶺山脈的余脈四明山。新寧縣的南部是五嶺之一越城嶺的主體所在,有著名的崀山景區。綏寧縣城在雪峰山和八十里大南山交界處,因為山上有山,覺得不突出罷了。西南部的城步縣主體在大南山,1979年成立南山牧場。城步縣的二寶鼎,峰頂海拔2024米。
邵陽市境內溪河密布,有5千米以上的大小河流595條,分屬 資江、 沅江、 湘江與 西江四大水系,主要是 資江水系。資江干流兩源逶迤,支派縱橫,自西南向東北呈“Y”字型流貫全境,流域面積遍及市轄9縣3區。 巫水源出城步,橫貫綏寧,西入沅江,為境內西南部的主要水道。資江及其支流 邵水流經市區,把市區一分為三,因此后來劃分為三個區。
邵陽市境內高等植物有245科,792屬,282 湖南新寧崀山自然風光 (18張) 6種。其中用材林樹種210 種,以杉木、馬尾松和闊葉用材林為大宗。經濟林樹種432種,楠竹、油茶、油桐、漆樹、板栗、烏桕、白蠟樹、山蒼子樹等成片分布。受國家Ⅰ級保護植物銀杉、資源冷杉、伯樂樹、南方紅豆杉、紅豆杉、銀杏等,有國家Ⅱ級保護植物三尖杉、篦子三尖杉、華南五針松、香榧、連香樹、香樟、閩楠、鵝掌楸、峨眉含笑、水青樹、香果樹、櫸樹、半楓荷、花櫚木、紅椿、毛紅椿、喜樹、香果樹等。
邵陽市境內有野生脊椎動物397種,分屬5綱,33目,102科。有國家Ⅰ級保護動物云豹、金錢豹、林麝、白鸛、黃腹角雉和白頸長尾雉;有國家Ⅱ級保護動物穿山甲、水獺、斑林貍、小靈貓、大靈貓、藏酋猴、水鹿、青鼬、大鯢、蒼鷹、雀鷹、蛇雕、白鷴、紅腹錦雞、虎紋蛙等。已建立綏寧黃桑、新寧舜皇山、城步金童山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武岡云山一個省級自然保護區。
邵陽市境內礦產資源較為富足,截至2018年12月,已發現的礦藏有煤、 武岡云山 (2張) 鐵、錳、鎢、銻、金、銀、鉛、鋅、硫鐵、石膏、大理石、輝綠巖、優質石灰巖等74種。礦區地有14O處,其中大型礦床8處,中型礦床18處,小型礦床76處。非金屬礦藏蘊藏量大,品位高。石膏礦保有儲量564543.9千噸,累計查明儲量593530.50千噸。優質石灰巖礦、大理石礦為省內優勢礦種;煤礦保有儲量309756.09千噸,累計查明儲量401989.12千噸。金屬礦藏比較集中地分布于隆回、新邵、邵東、新寧等縣。
邵陽市境內河川水系發育,截至2018年,水域面積為101.97萬畝,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60.6 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160.6億立方米。多年人均占有水資源2179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44. 7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68. 77萬千瓦。水能資源集中分布于西南部城步、綏寧等山區縣。
2018年末,全市水資源總量為114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1546.71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293.8毫米,年末水庫蓄水9.11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3.05億立方米;全年用水總量26.94億立方米,人均用水量365.57立方米。
截至2018年底,全市戶籍總人口828.28萬人,比上年增加1.82萬人。全市常住人口737.05萬人,其中男性人口384.27萬人,女性人口352.78萬人,城鎮人口和鄉村人口分別為350.02萬人和387.03萬人,城鎮化水平為47.49%,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65歲以上老年人口80.56萬人,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9%。年內出生人口7.52萬人,出生率9.08‰,死亡人口3.75萬人,死亡率4.53‰,自然增長率4.55‰。
全市轄有1個自治縣——城步苗族自治縣,1個少數民族人口過半縣——綏寧縣,15個民族鄉,6個民族村;共有43個少數民族,56萬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6.8%。
職務 | 姓名 |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 龔文密 |
市委副書記、市長 | 劉事青 |
市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市委黨校校長 | 曹普華 |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 蔡典維 |
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 王昌義 |
市委常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 市直機關工委第一書記(兼) | 李萬千 |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 周迎春 |
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 李志雄 |
市委常委、武岡市委書記 | 侯 文 |
市委常委、邵陽軍分區政委 | 周愛國 |
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 曾市南 |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19年,參考資料來源
2018年,邵陽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82.65億元,比2017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95.82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626.83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860.01億元,增長9.4%。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GDP24178元,比2017年增長7.2%。三次產業結構由2017年的19.7:35.2:45.3調整為16.6:35.2:48.2,三產業比重提升了2.9%。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154.13億元,比2017年增長8.9%,占GDP的比重為64.7%。
2018年,全市財政總收入157.73億元,增長2.85%。市本級完成財政總收入46.58億元,增長10.48%。全市地方財政收入94.24億元、下降3.40%,其中稅收收入56.68億元、增長15.82%,非稅收入37.56億元、下降22.75%。全市上劃中央收入52.45億元、增長13.83%,上劃省級收入11.05億元、增長13.60%。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76.19%,與上年相比提高了7.9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結構有了顯著改善。全市一般預算支出559.67億元、增長9.57%,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6.08億元、增長20.47%,醫療衛生支出64.36億元、增長11.68%,農林水事務支出86.69億元、增長32.44%。
2018年,邵陽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00.03億元,比2017年增長10.0%,其中房地產投資190.25億元、增長12.4%。在全部投資中,國有投資下降12.4%,非國有投資增長24.7%,非國有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68.3%,上升了8.1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19.5%,第二產業完成投資額增長46.0%,第三產業完成投資額下降5.6%。
2018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8%,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0.8%,衣著類上漲0.9%,醫療保健類上漲4.3%,交通和通信類上漲2.4%,居住類上漲2.0%,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2%,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下跌3.0%;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1%。
2018年,邵陽市全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66.55億元,增長3.7%(可比價)。完成農業產值278.39億元、增長4.0%,糧食產量達到319.59萬噸、下降0.2%,蔬菜產量281.12萬噸、增長3.8%,油料總產量18.63萬噸、增長4.0%,煙葉產量0.96萬噸、下降2.4%,水果總產量91.47萬噸、增長9.6%。完成畜牧業產值127.21億元、增長2.5%,年內出欄生豬701.05萬頭、下降0.7%,牛出欄20.20萬頭、增長5.6%,羊出欄62.22萬頭、增長1.3%;肉類總產量59.93萬噸、下降1.0%,禽蛋產量1.75萬噸、增長5.2%,牛奶產量3.11萬噸、增長0.5%。完成林業產值18.61億元,增長3.6%。完成漁業產值15.40億元、增長2.3%,水產品總產量10.31萬噸、增長4.6%。完成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6.94億元,增長8.4%。
2018年,糧食播種面積756.04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513.61萬畝,農產品加工企業5913家,實現銷售收入1113.06億元、增長6.6%,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55家。全市優質稻種植面積459.17千公頃,占水稻種植面積的73.3%。
2018年,邵陽市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516.12億元、增長7.4%,占GDP的比重為29.0%,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0.2%;全市產值過億元的企業566家,其中:過50億元企業1家,過20億元企業7家,過10億元企業20家,過5億元企業73家;高新技術產品實現增加值400.69億元,增長19.5%,占規模工業比重比上年提高5.1個百分點。
2018年,邵陽市全部工業總產值增長10.3%(現 日新月異的邵陽 (10張) 價),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長10.3%;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4%,其中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12.0%,股份制企業增長10.2%,外商及港澳臺企業增長7.0%;大中型企業增長7.3%;輕工業增長12.7%,重工業增長7.2%;非公工業增長8.3%;省級重點園區工業增長9.2%。
2018年,邵陽市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完成增加值1.95億元,增長0.1%;農副食品加工業33.63億元,增長9.4%;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23.78億元,下降5.5%;造紙和紙制品業24.89億元,增長2.3%;非金屬礦物制品業53.95億元,增長2.1%;金屬制品業35.73億元,增長0.4%;汽車制造業9.46億元,增長21.9%;其他制造業17.74億元,增長2.6%。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中,原煤生產量19.26萬噸,增長9.7%;發電量123.03億度,增長7.9%;飲料酒14.6萬千升,增長5.0%;輕革342.00萬平方米,增長8.2%;人造板128萬立方米,下降10.5%;水泥1099.4萬噸,增長1.9%;中成藥0.70萬噸,下降65.0%;發電設備26.8萬千瓦,下降16.0%;鋼材1.90萬噸,下降24.0%;改裝汽車1.4萬輛,增長55.6%;機制紙及紙板59.30萬噸,增長11.5%。
2018年,邵陽市規模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65.06億元,增長6.8%;實現凈利潤89.32億元、增長26.4%,其中虧損企業虧損額0.73億元、下降30%,虧損面1.2%、下降了0.2個百分點;利稅總額117.12億元,增長19.7%;工業產品銷售率98.30%;出口交貨值127.10億元,增長6.8%。
2018年,邵陽市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11.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8%,占第二產業比重為17.8%。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簽訂合同金額623.69億元、增長3.4%,完成總產值453.85億元、增長18.6%,期末從業人員12.08萬人,比上年年末增加0.45萬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20649人,比上年年末增加2702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積3639.33萬平方米、增長2.5%,竣工面積1610.48萬平方米、下降1.5%。
2018年,邵陽市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21.92億元,其中:采掘業增長34.9%;制造業增長69.7%;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下降7.6%;高新技術產業增長43.5%。能源投資下降7.6%;交通投資增長24.5%;水利投資下降42.0%;環保投資增長141.3%;教育投資下降39.1%;衛生投資下降1.7%。全市組織實施重點項目296個,計劃總投資1276.9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35.10億元,實際完成投資535.78億元,完成計劃任務的100.1%。
2018年,邵陽市商品房施工面積1975.55萬平方米,增長12.4%;竣工面積245.63萬平方米,增長18.5%;銷售面積453.79萬平方米,增長1.1%,其中現房銷售面積87.67萬平方米,下降37.9%;住宅銷售面積390.64萬平方米,增長3.5%;住宅每平方米均價3927元,增長13.1%。
2018年,全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7.87億元、增長10.3%,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472.21億元、增長13.3%。在限額以上零售額中,城鎮實現零售額454.83億元、增長12.8%,其中城區149.76億元、下降1.0%;鄉村實現零售額17.38億元、增長27.3%。
2018年,邵陽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單位達到1152家,比上年增加114家,實現零售額436.50億元、增長12.2%,其中:食品飲料和煙酒類零售額73.75億元、增長13.5%,服裝和針紡織品類零售額17.57億元、下降4.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25.65億元、增長15.6%,金銀珠寶類零售額5.54億元、下降11.8%,汽車類零售額79.19億元、增長6.8%。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單位達到346家,比上年增加40家,實現零售額35.71億元、增長28.2%。
2018年,邵陽市實現進出口總額22.8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5%,其中一般貿易19.05億美元、增長42.8%,加工貿易3.79億美元、增長4.2%。出口21.85億美元、增長37.3%,進口1.01億美元、下降6.3%。在出口產品中,機電產品出口32806萬美元、增長9.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503萬美元、增長23.6%,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79074萬美元、增長91.7%,農產品出口11466萬美元、增長39.6%。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有:香港地區24177萬美元、增長31.5%,占出口額的11.1%;美國19900萬美元、下降10.8%,占出口額的9.1%;東盟國家18136萬美元、增長12.6%,占出口額的8.3%。
2018年,邵陽市新批外資項目28個,實際利用境外資金3.02億美元,增長13.6%。引進市外境內資金1655.8億元、增長18.3%,其中省外境內資金390.72億元、增長18.1%。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52個、增長27.7%。
2018年,邵陽市實現旅游總收入436.90億元,增長31.5%。接待國內旅游者5144.78萬人次、增長35.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34.68億元、增長31.6%;接待外國及港澳臺旅游者13.78萬人次、增長32.8%,其中外國人1.01萬人次、下降21.7%,旅游外匯收入3365.34萬美元、增長30.5%。
2018年,邵陽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853.74億元,比年初增加58.69億元、增長2.1%,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402.16億元、下降20.0%,住戶存款余額2047.40億元、增長9.6%,廣義政府存款400.74億元、下降4.4%。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419.20億元,比年初增加149.61億元、增長11.8%,其中住戶貸款663.14億元、增長18.1%,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756.04億元、增長6.8%。人民幣消費貸款344.70億元、增長32.1%,個人住房貸款233.27億元、增長42.4%,房地產開發貸款62.63億元、增長3.2%,中小企業貸款509.41億元、增長3.8%。
2018年,邵陽市共有保險公司29家,其中財險11家,壽險18家。保費收入76.56億元、增長5.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3.22億元、增長14.4%,人身險保費收入53.34億元、增長2.0%。保險密度1039元/人、比上年上升55元/人,保險深度4.3%、與上年持平。完成各項保險賠付金額達28.81億元、增長6.8%,其中財產險賠付13.28億元、增長24.7%,人身險賠付額15.53億元、下降4.9%。
2018年,邵陽市擁有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企業813家,比上年增加274家,其中省科技廳認定的高新企業114家。全部高新企業實現產值1613.66億元,增長18.9%。全年專利申請量4940件,比上年增加1746件,增長54.2%,其中發明專利686件、增長42.7%,專利授權量2734件、增長54.8%。簽訂技術合同30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4.3億元、增長34.4%。
截至2018年底,邵陽市3所普通高等學校招生1.10萬人,下降12.6%,在校生3.36萬人,畢業生0.81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73萬人,下降2.5%,在校生7.50萬人,畢業生2.23萬人。普通高中招生4.64萬人,增長4.7%,在校生13.53萬人,畢業生4.21萬人。初中和小學共招生20.69萬人,增長2.1%,在校生91.59萬人,畢業生20.57萬人。特殊教育招生0.07萬人,在校生0.48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0.58萬人,下降3.5%。各類民辦學校101所,在校學生12.55萬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和畢業生升學率均達到100%。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文化館13個,公共圖書館14個,博物館4個,紀念館9個,市級藝術表演團體4個。有線電視用戶112萬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21%。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實現增加值90億元,占GDP的5.05%。新建和建成縣級文體中心6家、村級文化中心1866個。邵陽縣白倉鎮、城步縣儒林鎮、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被評為2018—2020年“湖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新創作了《山鄉工匠》《火種》《磨豆腐》《邊桃邊李》《兒大女大》等一批優秀劇目。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212個,比上年增加72個,其中醫院和衛生院345個,擁有床位總數4.18萬張、增長16.8%,衛生技術人員3.52萬人、增長10.3%,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45萬人、增長13.3%,注冊護士1.45萬人、增長10.7%。
2018年,成功舉辦第十三屆省運會成年組賽事,邵陽代表團分獲成年組、青少年組團體總分第二名、第六名,為我市近20年來在省運會上取得的最好成績。省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獲得團體總分第三名。新建和建成縣級文體中心6家、村級文化中心1866個。
2018年,邵陽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81.10億元、增長151.7%,其中郵政業務量8.29億元、增長14.5%,電信業務量172.81億元、增長167.1%。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874.25萬門,增長4.7%。固定電話用戶38.44萬戶、比上年減少7.58萬戶,移動電話用戶516.75萬戶、比上年增加24.77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75.23部。
2018年,邵陽市省定12項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全部完成和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其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51625人,為省定任務的103.3%;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2232公里,為省定任務的101.5%;縣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28個,為省定任務的100%;改造和完善行政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8682萬元,為省定任務的101.0%;城鎮黑臭水體整治4個,為省定任務的100%;基本消除義務教育超大班額4028個,為省定任務的157.7%;城市棚戶區改造22553套,為省定任務的100%;為50376名孕產婦進行產前免費篩查,為省定任務的101.2%;為133782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為省定任務的102.2%。
2018年,邵陽市農村用電量20.61億千瓦時,增長11.2%。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503萬千瓦,增長5.2%。幫助27.0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提質改造農村公路953.528公里;改造農村危房15411戶;全年解決貧困人口23.78萬人。
2018年,邵陽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83.19萬人,比上年增加5.33萬人,其中在職職工51.1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31.44萬人,增加0.58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1.42萬人。參加醫療保險職工人數54.81萬人,增加1.02萬人,其中在職職工34.69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53.4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16萬人。參加生育保險職工人數為33.68萬人,比上年減少0.1萬人。農村低保人數148992人,共發放低保金30924.4萬元,城市低保人數84142人,共發放低保金35915.9萬元。
2018年,邵陽市化學需氧量相比上年削減7729噸,二氧化硫相比上年削減2152噸。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6%,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2.73%。市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47μg/m3、比上年下降16.1%,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65μg/m3、比上年下降16.7%,二氧化硫(SO2)平均濃度18μg/m3、比上年下降37.9%,優良天數305天,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5%,比上年上升8.4%;重度污染天數為5天,比上年減少了13天。植樹造林、公益林保護、退耕還林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態工程進展順利,森林覆蓋率達60.65%,“四邊五年”綠色行動深入推進,植樹造林36.87萬畝。成功創建全國衛生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93平方米,建成區人均綠地面積44.38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82%。
2018年,邵陽市共發生安全生產事故79起、比上年減少27起,死亡人數86人、比上年減少11人;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48人,比上年減少0.015人;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3人,比上年減少17人;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342起、增長2.1%,死亡52人、增長18.2%,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0.54人。
邵陽市位于湘中偏西南,資江上游,自古為“上控云貴、下制長衡”的交通要塞,曾因水路、公路交通順暢而輝煌。明清時期,寶慶府城依資江黃金水道和數條驛道而成為水陸要沖,湘中重鎮;民國時期,湘黔公路干線貫穿境內,邵陽縣城成為東南與西南商品物資轉運樞紐。
2002年12月,潭邵高速正式通車,邵陽進入高速公路時代。2014年12月,邵陽高鐵北站投入使用,邵陽駛入高速鐵路時代。2016年9月,中共邵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龔文密在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提出,邵陽將實施“二中心一樞紐”戰略,打造湖南省域副中心、湘中湘西南經濟文化中心、全國區域性交通樞紐。2017年3月,邵陽確定將著力引導水運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現代化水上交通; 6月,邵陽武岡機場順利通航,邵東軍用機場改軍民合用工作實施,形成一東一西空運格局,邵陽步入航空時代;12月,武靖高速建成通車,邵陽市進入“縣縣零距離上高速”的“新高速時代”。2017年末,邵陽基本形成以市區為中心,滬昆高速為東西主軸、二廣高速為南北主軸,輻射長株潭、珠三角、長江經濟帶、大湘西地區及東盟地區的高速公路主骨架。
2018年,懷邵衡鐵路建成通車,結束了邵陽西部洞口、隆回無鐵路的歷史,聯通了我國東西滬昆、南北京廣兩大高鐵大動脈,宣告邵陽全面進入“高鐵時代”。武岡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46萬人次,躍升為全省第5名。全市公路通車里程22533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9367公里,高速公路582公里,非等級公路3166公里。2018年末,邵陽市全市擁有民用車輛97.46萬輛,其中汽車54.27萬輛,轎車24.90萬輛。公路水路完成貨運量2.23億噸,貨物周轉量470.19億噸公里,客運量1.07億人,旅客周轉量44.60億人公里。
湖南祁劇
邵陽流傳最廣的地方戲劇為 祁劇。祁劇是湖南地方大戲劇種之一,它又稱祁陽班子,民國初年稱“祁陽戲”,清末又名“楚南戲”,因形成于祁陽而得名。祁劇廣泛流行于湖南省的祁陽、衡陽、邵陽、永州、郴州、懷化等地區,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全州、桂林、平樂、柳州和贛南、粵北、閩西一帶。祁劇兼有高腔、昆腔、彈腔3種聲腔,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地形成永河、寶河兩大流派,其舞臺語言均統一使用祁陽話。
邵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舊稱“花鼓”。湖南民間小戲劇種,興起于舊時邵陽縣境,本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稱為邵陽花鼓戲。主要流行于邵陽市和邵東、新邵、邵陽、隆回、洞口、新化等縣市,以祁劇寶河派戲白結合邵陽地方語言為舞臺語言。20世紀50年代命名為“邵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的音樂源于當地山歌小曲,在發展過程中曾受祁劇音樂、宗教音樂和說唱音樂的影響,演出風格詼諧、活潑、明快清麗。
寶慶竹刻
寶慶竹刻是從實用竹器工藝中脫胎出來的一種集觀賞、實用于一體的民間工藝。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灘頭年畫
灘頭年畫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畫,產地在邵陽隆回灘頭鎮。隆回灘頭年畫形成于唐朝 李世民時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最后一代傳人高臘梅創作了29個年畫版本,其中有一版本《老鼠娶親》。 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專門描述了灘頭年畫《 老鼠娶親》,并將該畫視為珍品收藏,此畫大英博物館亦有收藏。2002年,灘頭年畫被列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第一批項目。2006年6月,灘頭年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新寧崀山世界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崀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境內,總面積108平方公里,資江上游的扶夷江(夫夷水)蜿蜒貫穿南北,年平均氣溫17℃,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達70%。有天一巷、辣椒峰、夫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橋6大景區及3大溶洞和1個原始森林,其中天一巷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巷、天生橋被譽為亞洲第一橋。境內地質結構奇特,山、水、林、洞要素齊全,是典型的丹霞峰林地貌,屬典型的丹霞地貌,被稱為“中國丹霞之魂”。是世界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著名詩人艾青曾發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賽桂林”的詠嘆。
城步南山湖南南山國家公園位于湖南邵陽城步苗族自治縣,是湖南省第一個國家公園。整合了南山國家風景名勝區、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江峽谷國家森林公園、白云湖國家濕地公園,白毛坪鄉、汀坪鄉部分具有保護價值的區域,總面積619.14平方公里。公園動植物資源豐富,且具有十分珍稀性,保護價值非常高。城步南山牧場位于城步縣城西南80千米處,景區位于雪峰山脈南段,綿延40余千米,人稱八十里大南山。她得天獨厚,平均海拔1760米,上有48坪,48溪。
寶慶八景城區“寶慶古八景”曾美景如畫,名貫古今。2016年中共邵陽市委、市人民政府制定《邵陽市城區重點旅游景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打造國家級歷史文化旅游名城的發展目標。開始逐步恢復寶慶古八景,建設“新八景”。古八景即“佘湖雪霽”“雙江秋月”“六嶺春色” “洛陽仙洞”“桃洞流香”“蓮池古香”“山寺曉鐘”“龍橋鐵犀”。新八景即蔡鍔故居、東塔公園、北塔公園、體育公園、西苑公園、寶慶森林公園、現代游樂園、雙龍紫薇博覽園。
新邵白水洞白水洞風景名勝區位于湘中新邵縣境內,核心景區在嚴塘鎮白水村。風景區景點有480多處,一級景點30處,省、市重點保護文物8處。自然景觀有“高峽平湖”“流泉飛瀑”“地下溶洞群”“一線天”“洞天門”“白龍洞”等。人文景觀有寺院、宗祠、牌坊、古墓葬、名人故居等,其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太平天國古戰場遺址、抗日戰爭遺址和李臣典、劉策成、廖耀湘、李文、李公望等名人故居。
隆回花瑤崇木凼村位于虎形山瑤族鄉,村寨內有成片的千年古樹林和上百座瑤族民居木樓群,其中最古老的一座是沈姓遷居此處第二代先祖的住房,為四扇三間,每扇只三柱落地,面積約100平方米,歷經200余年風雨,仍保存完好。有古樹群、將軍印、狐仙迎客、金龜下蛋、土匪窩、木魚石、天眼石等數十處景點。
綏寧黃桑黃桑自然保護區位于綏寧縣西南部,總面積1.2萬千公頃,有海拔1000米以上峰巒16座,長度超出5公里的大小溪流14條,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13科848屬2029種,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1種、野生動物37種。記錄有昆蟲14目96科482種。全境七大景區、十大溶洞、十大瀑布及鐵杉林、楠木林、馬褂木林等;森林密布,丘陵起伏,奇峰怪石林立,溪流縱橫,流水孱孱,空氣潔凈,富含負氧離子,夏季氣溫比區外低5℃~7℃以上,是名副其實的“氧吧”和避暑勝地。
武岡云山云山,湘西南名山,屬雪峰山余脈,以云多奇幻而得名。位于武岡市城南5千米處,東西綿延數十里,毗連著武岡、新寧、城步三縣疆界。最高峰海拔1372.5米,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3A景區。分伴山沖、云山堂、紫霄峰幾大景區,景區中云海、古樹、流泉、溪澗、瀑布、幽谷、山峰、怪石、古剎、靈寺、古道、古跡一應俱全,被譽為"楚南勝地"。始建于三國吳國時勝力寺,寺廟面積2500平方米,寺內有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等,建筑完好,為湘西南著名的宗教文化活動場所和游覽勝地。1982年被列為國家自然保護區,1992年9月經原國家林業部批準建立國家級森林公園。
隆回魏源故居魏源故居坐落在隆回縣司門前鎮學堂彎村之沙洲上。是一座兩正兩橫的木結構四合院,院前有木結構槽門,四周用干打壘土墻圍繞,形成一個獨立的院落。其始建年代約為清乾隆初年。兩棟正房和左廂房均為平房,單檐懸山頂,蓋小青瓦。正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左廂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右廂房為二層樓房,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底層五間全為谷倉,兩端為樓梯間;二樓為讀書樓,正中三間為講堂,兩梢間為書房。
魏源,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著作主要有《書古微》、《詩古微》、《默觚》、《老子本義》、《圣武記》、《元史新編》和《海國圖志》等 。
蔡鍔,原名艮寅,字松坡,1915年云南護國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中國近代著名的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愛國將領。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一位享受國葬殊榮的革命元勛。曾發動反對袁世凱洪憲帝制的護國戰爭,是中華民國初年的杰出軍事領袖。
賀綠汀,原名賀楷,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著作已編輯出版的有《賀綠汀獨唱歌曲集》《賀綠汀歌曲選》《賀綠汀合唱曲集》《賀綠汀鋼琴曲集》《管弦樂六首》《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一、二)、《賀綠汀作品精選》(音帶二盒)。
魏光燾,晚清政治、軍事、外交上的重要歷史人物。曾任新疆省布政使,新疆巡撫、云貴總督、陜甘總督,后任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署理兩江總督期間,繼劉坤一、張之洞之后,實施籌建三江師范學堂,為開啟近代南京大學的重要人物。著有《慎微堂詩稿》、《文稿》、《新疆志略十四年》等,未梓,均毀于兵。有自傳體《湖山老人述略》1卷,載民國《邵陽魏氏族譜》卷首。
袁也烈,原名炎烈,字樹成,號映吾。曾任國家水產部副部長、中共海軍黨委常委、海軍黨的監委副書記、海軍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著有《在黃埔軍校中鍛煉成長》《八一的槍聲》(收錄于星火燎原普及本之八一的槍聲)、《回憶八一南昌起義》《龍州起義與俞作豫烈士》《苦戰七千里》《清河平原抗日游擊戰爭第六年戰斗總結》《我的歷史傳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