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
西安 鎬 廢都 陜西西安 陜西西安市 西安市 西安歷史沿革 西安行政區劃 西安地理環境 西安自然資源 西安人口民族 西安政治 西安經濟 西安社會事業 西安交通運輸 西安歷史文化 西安風景名勝 西安著名人物 西安城市榮譽 西安對外交流 “面紗下”的西安,不要跟我一起誤讀她!
西安,古稱 長安、 鎬京,是 陜西省會、 副省級市、 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曾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 ,是“ 一帶一路”核心區、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81年確定的“ 世界歷史名城” 。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下轄11區2縣并代管西咸新區,總面積10752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住人口1000.3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4.01%。全年地區生產總值8349.86億元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先后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 。 豐鎬都城、秦 阿房宮、 兵馬俑,漢 未央宮、 長樂宮,隋 大興城,唐 大明宮、 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 ,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 秦始皇陵及 兵馬俑...
詳情西安,古稱 長安、 鎬京,是 陜西省會、 副省級市、 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曾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 ,是“ 一帶一路”核心區、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81年確定的“ 世界歷史名城” 。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下轄11區2縣并代管西咸新區,總面積10752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住人口1000.3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4.01%。全年地區生產總值8349.86億元 。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先后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 。 豐鎬都城、秦 阿房宮、 兵馬俑,漢 未央宮、 長樂宮,隋 大興城,唐 大明宮、 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 ,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 秦始皇陵及 兵馬俑、 大雁塔、 小雁塔、 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 興教寺塔。 另有 西安城墻、 鐘鼓樓、 華清池、 終南山、 大唐芙蓉園、 陜西歷史博物館、 碑林等景點。西安擁有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7所“ 雙一流”建設高校 。
2018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支持西安建設 國家中心城市、國際性 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
西安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先后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是世界 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之一 。 航拍西安 (6張)
早在100萬年前,藍田古人類就在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仰韶文化時期,這里已經出現了城垣的雛形;2008年,西安高陵楊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城市遺跡,被選為當年中國考古發現之首,這是中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遺址,也將西安地區城市歷史推進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
遠古時代,“ 藍田猿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經濟生活中,農業生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們焚毀樹木,開墾農田,種植粟等旱地作物。當時人們從事生產活動所使用的工具是石頭、獸骨、鹿角和陶片等制造的。除糧食生產外,半坡人也已開始種植蔬菜。家畜飼養業在當時已出現了,當時養的牲畜有豬和狗兩種,以豬為主。打獵、捕魚也是當時一項重要的生產活動。
1957年在考古發掘的基礎上,就地建成了 西安半坡博物館,于1958年4月建成并正式對外開放,是中國第一座新石器時代遺址博物館,也是新中國第一座史前聚落遺址博物館。博物館面積約3000平方米,有半地穴式的房屋、窖穴、圈欄及起防護和泄洪作用的大圍溝等遺跡,比較完整的保留的半坡原始社會村落的原貌。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 豐鎬”?!柏S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 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營建豐京,將臣民從岐山周原遷于此。又命子姬發(周武王)在灃水東岸營建鎬京。后者為政治中心,前者為宗教、文化中心,合稱“宗周”,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后,以豐鎬為都,為西安作為都城之始。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標志著中國奴隸制社會進入鼎盛時期。公元前841年,鎬京“國人暴動”是中國歷史是最早的大規模群眾暴動驅逐國王事件。
秦都城咸陽,阿房宮大部分面積在今西安市境內,兵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內(位于西安市臨潼區)。秦宗廟在渭河南岸,荊軻刺秦王,就發生在秦章臺宮(后來的漢未央宮前殿);秦代宮殿布局還沒有形成宮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陽城地跨渭河南北。
公元前202年, 劉邦在長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漢城)建立 西漢王朝。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漢長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 關中平原上,面積約36平方公里。在西漢時期,作為首都的長安城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居民眾多的城市。漢長安是在秦咸陽遺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史記》:“漢長安,秦咸陽也”,張衡《西京賦》云:西漢長安“乃覽秦制,跨周法”,《三輔黃圖·序》也云:“武昭,治咸陽,因以漢都”?!杜f唐書 地理志》說:“京師,故秦之咸陽,漢之長安也?!鼻叵剃枏幕菸耐跻院?,就不斷向南擴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 章臺、 興樂宮、 甘泉宮、 信宮、 阿房宮及七廟等建筑。劉邦奪得天下后,經婁敬、張良等的勸說,建都 長安。修繕秦的興樂宮而改為長樂宮,在秦章臺基礎上建未央宮。即漢長安城是在秦都咸陽基礎上建立的,說明在都城選址上是漢承秦制的。 漢朝宮闕均在今西安市漢城保護區內,位于北二環以北,而漢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陽市境內。絲綢之路開通后,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
新朝 始建國元年(9年), 王莽稱帝,曾改都城長安為“ 常安”。
隋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頒令在漢長安城東南的今西安城址營建新都大興城。隋開國之初,都城仍在長安舊城,因久經戰亂,殘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棄龍首原以北的故長安城,于龍首原以南漢長安城東南選擇新址,建造新城大興城。
唐朝定都長安后,改隋大興城為長安城,并進行了增修和擴建。貞觀八年(634年),在原外郭城東北龍首原上營建大明宮。之后又不斷修建城墻、城樓、興慶宮等建筑。宮城完全與今西安市重合,皇宮與今西安市明城墻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則大部分在今咸陽市境內。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轄縣內,乾陵是京兆府奉天縣。
自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年)開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基本就緒,歷時72年。城市面積84.1平方公里,布局規劃整齊,東西嚴格對稱,分宮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
長安城市結構布局充分體現了封建社會巔峰時期的宏大氣魄,在中國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劃時代影響。
五代時, 后梁改京兆府為 雍州,設大安府, 后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 宋代置陜西路,后置永興軍路。 趙匡胤統一中國后,曾經有意遷都長安,最后由于部下反對,只得放棄。金代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
元初,長安城的范圍依然沿用五代初期唐長安城被毀后節度使韓建所重建的“新城”,并使用 京兆府的名稱。至元九年( 1272年), 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哥為安西王,鎮守其地,建 安西王府。至元十六年( 1279年)遂該京兆府為安西路。后來由于發生安西王叛亂,安西國被撤?;蕬c元年( 1312年),又改安西路為奉元路。據 李好文在《 長安志圖》中所繪《奉元城圖》,四面僅各一門,南門偏東,北門偏西,東西兩門也不對稱,城內建筑也無對稱格局。市場集中在城內西北隅,有馬市、羊市和秦川驛等。東北隅有太子府(明秦王府)、城隍廟、察院等。 馬可波羅于至元十二年(1275年)游歷于此,寫到:“城甚壯麗,為京兆國之都會…此城工商繁盛,產絲多,居人以制種種金錦絲絹……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價值甚賤?!?/p>
明代形成了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稱也源于明代。明洪武二年( 1369年)三月,大將軍 徐達進兵奉元路,改奉元路為西安府。
洪武三年( 1370年), 朱元璋封次子 朱樉為秦王。同年西安府城東北隅開始營建秦王府。秦王府時稱“王城”,后訛為“皇城”,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新修了城垣,洪武十三年(1380年)和洪武十七年( 1384年)分別修建鼓樓鐘樓,其位置也與元代的敬時樓和鐘樓無異。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朱標西巡西安后,曾經提議遷都西安,不過他回到南京之后便病死。
清代西安城內設置依舊,但在城東北修建一座滿族駐防城,在城東南修建了漢軍駐防城,以及增加了鐘樓西南的總督布院署等。庚子之變時, 慈禧和 光緒西逃駐蹕西安長達一年時間。
1911年10月22日,在 辛亥革命爆發后西安也爆發了武裝起義,占到總城面積約四分之一的滿城被起義軍攻陷并焚毀,成為西安城內的一處死角。
民國16年(1927年)11月25日,陜西省政府議決設立西安市。 民國19年(1930年)11月8日,陜西省政府撤銷西安市建制,轄區復歸長安縣。
民國21年( 1932年) 3月5日,國民政府明令宣布定西安為陪都 ,建立國民政府西京籌備委員會。但西京市政府始終未成立,后西京籌備委員會撤銷。
抗戰時期河南等地失守,大批難民沿隴海路涌入西安,主要集中在火車站和尚仁路(今解放路)一帶。尚仁路迅速發展成為新的商業區,西安城內的商業重心也開始集中到了城市的東部。
在中共長征之后,陜北地區成了蘇區,西安成為國民黨的重要前線,民國25年( 1936年) 12月12日在此發生了 西安事變。
民國33年(1944年)9月1日,西安市政府正式成立,為陜西省轄市。
民國36年( 1947年) 8月1日,西安市升格為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市,為全國12個院轄市之一。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屬陜甘寧邊區轄市。
1950年改由西北軍政委員會領導,1953年1月27日西北軍政委員會改為西北行政委員會管轄,西安市屬西北行政委員會。1953年3月12日,改為中央直轄市,為全國12個中央直轄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改為省轄市。
建都朝代
10朝說:西周(前363年)、秦(統一后15年)、西漢(前202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說:在10朝的基礎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說:在11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晉(愍帝4年)。
13朝說:西周(約300年)、西漢(210年)、新朝(15年)、東漢(獻帝6年)、西晉(愍帝)、前趙(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 唐(273年)等13個王朝在西安建都。13朝是公認的建朝數。
14朝說:有兩種情形:①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大夏王朝;②在13朝基礎上加上 武則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說: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末年由 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由 樊崇 劉盆子建立的 赤眉政權和 黃巢建立的 大齊。
17朝說:有兩種情形:①在14朝第1種情形的基礎上加上武周,大齊和 李自成建立的 大順;②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更始政權、 赤眉政權、大齊和的大順。
西周 | 鎬京 | 豐鎬遺址 | 周武王-幽王,共12王 | 前1046年-前771年 |
秦 | 咸陽 | 秦咸陽城遺址 | 秦孝公-子嬰,共6帝王 | 前350年-前206年 |
西漢 | 長安 | 漢長安城遺址 | 漢高祖-孺子嬰,共12帝 | 前200年-9年 |
新 | 常安 | 漢長安城遺址 | 王莽 | 9年-23年 |
東漢 | 長安 | 漢長安城遺址 | 漢獻帝 | 190年-195年 |
西晉 | 長安 | 漢長安城遺址 | 晉愍帝 | 313年-316年 |
前趙 | 長安 | 漢長安城遺址 | 劉曜 | 319年-328年 |
前秦 | 長安 | 漢長安城遺址 | 苻健-苻堅,共4帝 | 352年-385年 |
后秦 | 長安 | 漢長安城遺址 | 姚萇-姚泓,共3帝 | 386年-417年 |
西魏 | 長安 | 漢長安城遺址 | 元寶炬-元廓,共3帝 | 534年-557年 |
北周 | 長安 | 漢長安城遺址 | 周閔帝-周靜帝,共5帝 | 557年-581年 |
隋 | 大興 | 隋大興城遺址 | 文帝-恭帝,共3帝 | 581年-618年 |
唐 | 長安 | 唐長安城遺址 | 唐高祖-唐昭宗,共20帝 | 618年-904年 |
解放初期,設12個區,其中城區8個,郊區4個,城區未設立街道行政建制,郊區下設有19個鄉。
1954年調整行政區劃,將12個區和部分新劃入的鄉鎮合并調整為9個區,定名為: 新城區、 碑林區、 蓮湖區、長樂區、 雁塔區、阿房區、 未央區、草灘區、灞橋區。
1957年4月撤銷長樂、未央兩區建制,市轄區減為7個。
1958年11月將長安、藍田、臨潼、鄠縣劃歸西安市。
1960年撤銷蓮湖、 碑林、新城區建制。
1961年8月將 藍田、 臨潼、 鄠縣劃出。
1962年恢復新城、碑林、 蓮湖區建制。
1965年撤銷灞橋、雁塔、阿房、未央區建制,轄地合并為一個郊區,市轄區減為4個。
1966年6月,將臨潼縣所屬閻良鎮劃歸西安市組建為閻良區,將咸陽市(縣級市)劃歸西安市。
1966年11月,新城、碑林、蓮湖、閻良區更名為東風、向陽、紅衛、東紅區,1972年恢復原名。
1971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又將咸陽市劃出。 西安夜景 (13張)
1980年3月,撤銷西安市郊區,恢復灞橋、未央、雁塔區建制。
1983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將渭南地區所屬藍田、臨潼縣和咸陽地區所屬戶縣、周至縣(1964年9月將鄠縣改為戶縣,盩厔改為周至)、高陵縣劃歸西安市,西安市共轄新城、碑林、蓮湖、灞橋、未央、雁塔、閻良7區,長安、藍田、臨潼、周至、戶縣、高陵6縣。
1997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臨潼縣,設立 臨潼區。2002年6月2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長安縣、設立長安區。
西安市地圖 (7張)
至2012年底,全市轄新城、碑林、蓮湖、雁塔、未央、灞橋、閻良、臨潼、長安9個市轄區及周至、藍田、戶縣、高陵4個縣。共有街道、鄉、鎮176個,其中街道辦事處89個、鎮40個、鄉47個。
2014年1月, 國務院批復設立西咸新區。 在西咸新區地域中,西安所占面積224.84平方公里。
2014年12月, 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高陵縣,設立西安市 高陵區。
2016年,國務院批復戶縣撤縣設區,設 鄠邑區。
2017年1月,西咸新區由西安市代管。 4月,西咸新區正式托管咸陽市15個鄉鎮街道,總面積644.56平方公里,人口約67萬。
2018年11月,雁塔區、長安區、鄠邑區10個鎮(街)移交西安高新區托管。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107.40度~109.49度和北緯33.42度~34.45度之間,北臨 渭河和 黃土高原,南鄰秦嶺。東以 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 華縣、 渭南市、 商州市、 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臺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 佛坪縣、 寧陜縣、 柞水縣分界;北至 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區、楊凌區和三原、 涇陽、 興平、 武功、 扶風、 富平等縣(市)相鄰。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里。
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 華北地臺兩大單元。距今約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產生橫跨境內的秦嶺北麓大斷裂,自距今約3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以來,大斷裂以南秦嶺地槽褶皺帶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山體北仰南俯劇烈降升,造就秦嶺山脈。與此同時,大斷裂以北屬于華北地臺的渭河斷陷繼續沉降,在風積黃土覆蓋和渭河沖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西安市境內海拔高度差異懸殊位居全國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競秀的秦嶺山地與坦蕩舒展、平疇沃野的 渭河平原界線分明,構成西安市的地貌主體。秦嶺山脈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 太白山峰巔海拔3867米,是大陸中部最高山峰。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東北端渭河河床最低處海拔345米。西安城區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級階地上。
西安境內河網密集,共有54條河流。其中, 渭河、 涇河及石川河系過境河流,其余河流均發源于秦嶺山地或驪東南丘陵,絕大多數河流由南向北流經渭河平原注入渭河。黃河流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98.46%。
西安各條河流的流域面積相差懸殊。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有 黑河、 灞河與 灃河。上述三條河流的流域面積占境內總面積82.37%。
發源于秦嶺山地的渭河南側支流,因秦嶺北坡山勢陡峭,溝谷深邃,谷峰相間,狀若梳齒,使河流具有以下結構特征:
一是流向多呈東南—西北向。河流在秦嶺山地沿溝壑曲折南向,出峪后,順地形斜面自東南流向西北,地質構造斷裂帶也大致沿東南—西北走向,灞、浐、灃諸河等均沿斷裂帶走向流動。
二是河道縱向比降大。各條河流上游段流經秦嶺山地時,谷深、坡陡、流急。出峪后中游段切穿山前洪積傾斜平原,坡度減小,水流較緩。
三是下游河道橫向擺動顯著,具有游蕩性河流特征。渭河不斷向北遷移,灞河由東向西擺動,灃河由西向東演變,潏、滈交替泛濫,形成片狀展布的古河道、邊灘和心灘。四是上游河道曲折深切,多峽谷險灘。秦嶺北側峪口多達70余處。
五是河床堆積物明顯。從河源到河口,隨著坡度減小,河流挾沙能力降低,懸移物在下游形成沿河有規律的堆積分布。
徑流時空分布不均勻是西安境內河流共同的顯著特點。豐水年與枯水年徑流量相差4~7倍,一些山區支流年徑流量相差達10倍,有的河流下游枯水年甚至基本斷流。河流的年內徑流量變化也較大,每年2月份枯水期,徑流量僅為全年總量的2%,時有斷流現象,而7~10月汛期徑流量占全年總量的45%~56%。
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 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干濕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干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溫速降,秋淋明顯。年平均氣溫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1. 2℃~ 0. 0℃,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26. 3℃~ 26. 6℃,年極端最低氣溫-21.2℃(藍田1991年12月28日),年極端最高氣溫43. 4℃(長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 4~ 719. 5毫米,由北向南遞增。7月、9月為兩個明顯降水高峰月。年日照時數1646. 1~ 2114. 9小時,年主導風向各地有差異,西安市區為東北風,周至、戶縣為西風,高陵、臨潼為東東北風,長安為東南風,藍田為西北風。氣象災害有干旱、連陰雨、暴雨、洪澇、城市內澇、冰雹、大風、干熱風、高溫、雷電、沙塵、大霧、霾、寒潮、低溫凍害。
西安是水資源缺乏的西部城市,西安地下水儲量估算,總計約19.91億立方米。2001年12月,黑河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建成,每年向西安供水4億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120萬噸,加上地下水資源,市區日供水能力可達172萬噸,基本滿足城市生產生活用水。
秦嶺以北平原地區具有良好的儲存 地熱水的地質條件,僅城區可以開發的地熱面積約780平方公里,地下熱水可采儲量約為5.39億立方米。
西安市土壤分布形成南北兩個差異明顯的區域,北部的 渭河平原以 黃褐土、 褐土為代表,南部的秦嶺山地以黃棕壤、棕壤為代表。據1980~1986年土壤普查,全市有12個土類,24個土壤亞類,50個土屬,181個土種。土壤類型的復雜多樣,為區內農作物的多品種組合提供了有利條件。
西安的自然植被未遭受第四紀 大陸冰川直接侵襲,尚保留若干第三紀古老的 孑遺植物,如銀杏、水青樹、連香、馬甲子等。秦嶺山地從高海拔向低海拔垂直分布有高山灌叢草甸、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等自然植被類型。自然植被中野生植物資源豐富,截至2016年,計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屬、2224種,為中國種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庫”之一。渭河平原主要為大田農作物、蔬菜、果園和城市綠化等栽培植物類型。野生動物資源主要分布在秦嶺山地,有獸類55種,鳥類177種,包括有 大熊貓、 金絲猴、 扭角羚秦嶺亞種、 鬣羚、 大鯢、 黑鸛、 白冠長尾雉、 血雉、 金雞等珍稀動物。為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動植物資源,境內已建立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西安境內地層發育復雜,構造類型多樣,為各種礦產資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截至2016年,已發現的礦產資源共47種,其中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22種,能源礦產2種,其他礦產2種。大部分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分布在南部秦嶺山區。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00.37萬人,比2017年末凈增加38.70萬人,其中,男性人口511.79萬人,占51.2%;女性人口488.58萬人,占48.8%,性別比為104.75(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12.23萬人,出生率為12.47‰;死亡人口5.38萬人,死亡率為5.48‰;自然增長率為6.99‰。城鎮人口740.37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4.01%;鄉村人口260.00萬人,占25.99%。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986.87萬人,比上年增長9.0% 。
西安是一個多民族散雜而居的城市。截至2012年,全市共有民族53個,其中少數民族52個,常住人口9.78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15%。在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有64216人,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5.28%。其他少數民族,10000~1000人的民族有5個,分別是滿族9928人,蒙古族3086人,朝鮮族1133人,壯族1201人,土家族1060人;1000~500人的民族有3個,分別是藏族848人,維吾爾族690人,苗族655人;500~100人民族有7個;100人以下民族有33個,還有未識別民族29人。蓮湖區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約有3.5萬多人,其中回族有3.2萬人;藍田縣最少,有146人。
職務 | 姓名 |
---|---|
陜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 | 王浩 |
市委副書記、市長 | 李明遠 |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 胡潤澤 |
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 | 聶仲秋 |
副市長 | 王勇、強曉安、楊廣亭、徐明非、肖西亮、馬鮮萍 、王琳 |
2018年,西安市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GDP)8349.86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8.82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2925.61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5165.43億元,增長8.3%。三次產業構成為3.1:35.0:61.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生產總值85114元,比上年增長5.2%。
全年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84.71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稅收收入556.58億元,增長24.0%。全年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51.61億元,比上年增長10.2%。
2018年,西安市糧食種植面積419.56萬畝,比上年下降1.1%;蔬菜種植面積107.74萬畝,增長3.0%;瓜果種植面積14.92萬畝,增長1.0%;油料種植面積4.61萬畝,增長7.5%;棉花種植面積0.09萬畝,下降0.3%。
全年糧食產量142.14萬噸,比2017年增長1.6%,其中,夏糧74.27萬噸,秋糧67.86萬噸。蔬菜產量373.69萬噸,增長5.3%;水果產量89.15萬噸,下降0.7%。
2018年,西安市全部工業增加值1874.36億元,比2017年增長9.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4%。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8.4%,重工業增加值增長9.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1%,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0.2%。其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11.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4.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0.5%,汽車制造業增長7.1%。
戰略性新興產業 總產值比上年增長9.7%,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39.8%;高技術制造業 總產值增長8.5%,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24.4%,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總產值增長5.4%,占高技術制造業的比重為54.2%,信息化學品制造業增長9.2%,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長17.0%,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增長35.0%。
2018年,西安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58.72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973.14億元, 增長9.3%。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489.78億元,增長9.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68.94億元,增長11.3%。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4286.21億元,增長9.5%;餐飲收入372.51億元,增長11.5%。
全年進出口總值3303.87億元,比上年增長29.6%。其中,出口1957.49億元,增長26.1%;進口1346.38億元,增長35.0%。
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1266.7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4%。人民幣存款余額20948.18億元,增長4.5%,其中,住戶存款余額8360.33億元,增長11.5%。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9891.60億元,增長16.0%。人民幣貸款余額19729.82億元,增長16.4%。
基礎教育
2018年末普通中學456所,在校學生42.46萬人,畢業生13.50萬人;小學1130所,在校學生73.09萬人,畢業生9.32萬人 。
陜西省西安中學 | 西飛一中 |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學 | 陜西師大附中 |
陜西省 長安一中 | 西安遠東一中 | 西安市第三十中學 | 西安高新第一中學 |
西安鐵三中 | 西安鐵一中 | 西北工業大學附中 |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學 |
西安交通大學附中 | 西安航天中學 | 西安市第三中學 |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 |
西安市第六中學 | 西安市育才中學 | 西安市第一中學 | 慶安中學 |
高等教育
西安是中國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數最多的城市,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國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 。擁有高等院校63所,研究生培養單位46家,兩院院士60余人,在校大學生120萬人,每年畢業超過30萬人。 高校中有“985工程”高校2所,“211工程”高校7所(含空軍軍醫大學),另有西安美術學院、西安音樂學院、西安體育學院等專業特色類高校 。
西安民辦高校實力亦不容小覷,在"校友會2018中國民辦大學排行榜150強"中的前30西安占5所(西安歐亞學院、西安培華學院、西安外事學院、西安翻譯學院、西京學院),其中歐亞列全國第4、培華列全國第9位 。
截至2018年,全市普通高校63所,在校學生127.13萬人,畢業生27.26萬人。
西安國防科技資源全國第二。西安聚集了國內航天1/3以上、兵器1/3以上、航空近1/4的科研單位、專業人才及生產力量??萍既瞬刨Y源全國第三。西安科技人才、科技力量、研發水平居中國內地城市第三位。在西安兩院院士60余位。2016年,西安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116項。高新技術企業數1506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29家。全年技術市場交易額711.77億元。申請專利量46103件,專利授權量38279件。 2017年全年專利申請量8111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40439件;專利授權量25042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7902件。全市眾創空間422個,眾創空間面積1389.50萬平方米 。
截至2018年,全市博物館134座,各級別文物保護單位424處。公共圖書館13個,群眾藝術館2個,文化館14個,文化站186個。地市廣播電視臺2座,縣級廣播電視臺6座。
2018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6638個,其中,醫院34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22個,衛生院119個。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0.15萬人,其中,執業(含助理)醫師3.38萬人。各類衛生機構床位6.90萬張。
西安郵政是全國六大通信中心(區號029)和11個一類郵件轉口局之一。西安信息化建設發展迅速,形成了擁有光纖、數字微波、衛星、程控交換、數據與多媒體等多種通信手段,覆蓋全市城鄉,連接全國和世界各地的現代化電信通信網絡。西安電信寬帶多媒體城域網已經覆蓋西安城區90%以上的區域和郊縣40%以上的區域。
西安是中國公用計算機網絡和中國多媒體信息網絡在西北五省的網絡核心中樞,同時,西安又是西北五省和中國公用計算機網絡連接的必由之路,擁有最大的網絡傳輸線路。西安交通大學也是中國教育科研網的西北總結點,是第二代互聯網的西北中樞,在西安建立的互聯網數據中心擁有得天獨厚的網絡資源。
西部數據中心是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于2002年投資建設的工程,是中國電信規劃的全國四大IDC樞紐之一。是面向國內、國際各類型企業、事業客戶提供大規模、高質量、安全可靠的服務器托管、帶寬租用以及災備中心建設、應用服務外包的超大型互聯網數據交換中心。
2016年,西安舉辦各類群眾體育展示表演和競賽活動共計260項次,體育社團舉辦和承辦體育賽事315項次,其中,國際性和全國性賽事46項次。新建和更新社區全民健身路徑150個。全市新增社會體育指導員1255名。已有晨晚練點1600個,健身氣功站點276個,在冊練功人數9505人。2016年,我市培養輸送運動員參加國際、國內各項比賽獲得金牌23枚、銀牌17枚、銅牌25枚。
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和中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 西北通往 中原、 華北和 華東各地市的必經之路。在全國區域經濟布局上,西安作為 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隴海 蘭新鐵路沿線經濟帶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是全國干線公路網中最大的節點城市之一。
公路建設形成了一個以西安為中心,有9條國家高速在此交匯,形成了貫通陜西省、輻射周邊省市的高等級“米”字型輻射狀 干線公路系統,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條 國道干線通過。繞城高速、機場新線建成,二環路、三環路全面貫通。市區與所轄區縣全部開通高速公路。
西安是陜西省“米”字形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截至2017年底,西安已開通至 北京、 廣州、 長沙、 深圳、 武漢、 鄭州、 石家莊、 成都等的直達高鐵線路。
鐵道線路有 鄭西高速鐵路、 西寶高速鐵路、 大西客運專線、 西成高速鐵路等?;疖囌居?西安站、 西安北站、 西安南站、 阿房宮站 等。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是中國重要 航空港,截至2016年,共有20家航空公司在機場經營150余條航線,每天有400余架次的航班在機場起降。2016年旅客吞吐量3705萬人次,位列全國第8位。
地鐵
截至2018年末, 西安地鐵已開通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在建5號線、6號線、9號線, 是西北地區首座擁有地鐵運營線路的城市,同時也成為中國大陸第十個擁有地鐵運營線路的城市。
西安地鐵2號線于2011年9月16日下午14時正式通車運行。
西安地鐵1號線于2013年9月15日早上10時正式通車運營。
西安地鐵3號線于2016年11月8日中午12時正式開通運營。
西安地鐵4號線于2018年12月26日上午10 時開通試運營。
公交
西安是 全國創建“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的首批15個城市之一 ,截至2016年,西安有 公交巴士線路約280條,包括4條通宵運行線路。大部分普通城區 公交票價1元,高等級空調車票價2元,市民使用西安城市一卡通 長安通可以享受半價優惠,學生卡三折優惠。2012年3月,西安市采取緩堵措施,提倡 公共交通出行,開始推行8條微型公交(3條已在運行),同時計劃建設2條 快速公交。2012年底,西安市更新和更換 公交車750輛,使得總運量達到7500輛以上,公共交通出行率達到42%。
盛行于關中以及西北等地的 秦腔又稱亂彈,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以關中話,即西安方言為代表的的 中原官話之一 陜西話,雖然深受 普通話影響,但還是保留了一些古音古詞用法。
佛教
佛教于西漢末年傳入長安,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截至2012年,西安有佛寺百余所,僧尼約700人,信教群眾約8萬人。在中國和東南亞影響深遠的八大宗派中,有六個宗派的祖庭在西安市(三論宗祖庭 草堂寺、法相宗祖庭 大慈恩寺、密宗祖庭 大興善寺、華嚴宗祖庭華嚴寺、律宗祖庭凈業寺、凈土宗祖庭 香積寺)。唐朝時,日本空海大師來長安學佛,并學習中國文化,被譽為中日民間交往的友好使者。其他寺院如青龍寺、 興教寺、草堂寺、隋仙游寺、藏傳佛教寺院 廣仁寺等在歷史上都有很大的影響。
道教
道教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產生 于東漢順帝時期,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截至2016年,西安有道教宮觀27所,道教職業人員約200人,信教群眾約5萬人。影響較大的宮觀有周至縣樓觀臺(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西安八仙宮、重陽宮(該宮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庭,是在中國影響較大的全真教派的發源地,位于鄠邑 祖庵鎮),臨潼驪山老母殿,戶縣財神劉海故里,戶縣鐘馗故里遺址。
基督教
基督教從《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記載算起,傳入西安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浇痰拇罅總魅氩⒂休^大發展主要是在鴉片戰爭以后。截至2016年,西安有基督教禮拜堂點138處,教職人員372人,信教群眾8.3萬人。建于唐代的基督教景教大秦寺,位于周至縣終南山下,樓觀臺西側,該寺僅存一古塔,影響較大的基督教堂有 南新街禮拜堂、東新巷禮拜堂等。
天主教
截至2016年,西安有天主教堂點94處,教職人員297人,信教群眾近6萬人。影響較大的教堂有五星街天主教堂、糖坊街天主教堂、高陵縣 通遠鎮天主教堂、周至縣天主教總堂、戶縣圍棋寨天主教堂、戶縣北市天主大教堂等,在秦嶺戶縣境內還有西北著名天主教朝圣場所-十字山等。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于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傳入西安,有1300多年的歷史。截至2016年,西安有清真寺21所。影響較大的寺院有 化覺巷清真寺、大學習巷清真寺、大皮院清真寺、小皮院清真寺等。
流行于 陜西以及西北等地的 秦腔又稱亂彈,又叫“ 梆子腔”,是 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流傳于戶縣鐘馗故里的 儺舞跳鐘馗,是 中國戲曲 舞蹈的活化石,儺是 中醫的鼻祖。
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體制有生、旦、凈、丑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種,統稱為“十三頭網子”。
2006年5月20日,秦腔被列入首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陜西省 西安秦腔劇院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中國 國畫中的 長安畫派、起源于 漢代以前的關中皮影戲、源于西周的陜西木偶戲以及色彩濃郁的戶縣農民畫鐘馗故里 鐘馗畫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20世紀的60年代,一個以趙望云、石魯為代表的西安美術團體,在北京等地組織了一次巡回展,他們以表現 黃土高原古樸倔強為特征的山水畫和表現勤勞淳樸的陜北農民形象的人物畫,人稱“長安畫派”。
西安是首批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文化遺存具有資源密度大、保存好、級別高的特點,在中國旅游資源普查的155個基本類型中,西安旅游資源占據89個。西安周圍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漢、唐四大都城遺址,西漢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鐘鼓樓、古城墻等古建筑700多處。
截至2016年,西安境內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 秦始皇陵兵馬俑、 大雁塔、 小雁塔、 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 興教寺塔。
政治家 | 唐代宗 | 大禹 | 周文王 | 周武王 | 秦穆公 | 秦孝公 | 秦始皇 | 漢高祖 |
漢文帝 | 漢景帝 | 漢武帝 | 漢宣帝 | 漢成帝 | 隋文帝 | 隋煬帝 | 唐太宗 | |
唐高宗 | 武則天 | 唐中宗 | 唐睿宗 | 唐玄宗 | 唐肅宗 | |||
軍事家 | 王翦 | 王賁 | 白起 | 衛青 | 霍去病 | 李廣 | 馬援 | 杜預 |
郭子儀 | 楊門虎將 | 韓世忠 | 李嗣業 | 萬脩 | 景丹 | 韋孝寬 | 史萬歲 | |
殷開山 | 李靖 | |||||||
思想家 | 周文王 | 周公 | 顏師古 | 王徵 | 張載 | 李颙 | ||
外交家 | 張騫 | 蘇武 | 班超 | |||||
文學家 | 杜牧 | 韋應物 | 柳宗元 | 魚玄機 | 薛濤 | 韋莊 | 王九思 | 韓偓 |
馮從吾 | 常建 | 牛兆濂 | ||||||
歷史學家 | 班固 | 班彪 | 班昭 | 杜佑 | ||||
書畫家 | 閻立本 | 顏真卿 | 周昉 | 張萱 | 韓干 | 杜度 | 陳遵 | 杜畿 |
杜恕 | ||||||||
佛學 | 鑒真 | 悟空 | 窺基 | 法順 | 僧肇 | 智猛 | ||
其他 | 孫思邈 | 王重陽 | 鐘馗 | |||||
參考資料來源 |
領事機構 | 領區范圍 | 地址 |
大韓民國駐西安總領事館 | 陜西、甘肅、寧夏 | 西安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路33號 |
泰王國駐西安總領事館 | 陜西、甘肅、寧夏 | 西安市曲江新區雁南三路 |
柬埔寨王國駐西安總領事館 | 待定 | 西安市曲江新區雁南路 |
馬來西亞聯邦駐西安總領事館 | 陜西、甘肅、寧夏 | 西安市雁塔區二環南路西段64號 |
參考資料來源 |
國家 | 城市 | 結好時間 |
---|---|---|
日本 | 奈良 | 1974年2月 |
日本 | 京都 | 1974年5月 |
英國 | 愛丁堡 | 1985年4月 |
法國 | 波城 | 1986年9月 |
美國 | 堪薩斯城 | 1989年4月 |
伊朗 | 伊斯法罕 | 1989年5月 |
德國 | 多特蒙德 | 1991年7月 |
巴基斯坦 | 拉合爾 | 1992年6月 |
日本 | 船橋 | 1994年11月 |
韓國 | 慶州 | 1994年11月 |
羅馬尼亞 | 雅西 | 1994年12月 |
烏克蘭 | 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 | 1995年10月 |
土耳其 | 科尼亞 | 1996年9月 |
尼泊爾 | 加德滿都 | 1996年9月 |
巴西 | 巴西利亞 | 1997年10月 |
加拿大 | 魁北克 | 2001年5月 |
阿根廷 | 科爾多瓦 | 2006年12月 |
意大利 | 龐貝 | 2007年10月 |
希臘 | 卡拉馬塔 | 2009年9月 |
厄瓜多爾 | 昆卡市 | 2010年9月 |
荷蘭 | 格羅寧根 | 2011年11月 |
黑山 | 科托爾 | 2013年11月 |
烏茲別克斯坦 | 撒馬爾罕市 | 2013年11月 |
土庫曼斯坦 | 馬雷市 | 2014年5月 |
美國 | 蒙哥馬利郡 | 2014年6月 |
澳大利亞 | 霍巴特市 | 2015年3月 |
亞美尼亞 | 久姆里市 | 2015年6月 |
韓國 | 晉州市 | 2016年5月 |
塞爾維亞 | 克拉古耶瓦茨 | 2016年6月 |
德國 | 奧爾登堡 | 2017年9月 |
瑞典 | 于默奧市 | 2017年9月 |
摩洛哥 | 菲斯 | 待簽字 |
印度尼西亞 | 梭羅 | 待簽字 |
參考資料來源 |